关灯 护眼 字体:

第570章 独立评论

此而发出“独立”的声音。

    胡适的有些文章,在赞扬近代中国为了各种革命慷慨杀身的志士时,甚至也一并赞扬那些为“共.产革命而死的无数青年”,认为“他们慷慨献身去经营的目标,比起东林诸君子的目标来,其伟大真不可比例了”,他们为的是“全民族的解放,整个国家的自由平等,或他们所梦想的全人类社会的自由平等”。胡适也并不讳言“苏俄的进步是日新月异的”,并说“苏俄的伟大的试验,在这两年之中,也逐渐得着了世人的承认与了解”。

    作为这个政府的财务委员,做为被蒋介石很高看的人,能说出这样的话,不能不佩服他的勇气,也不能不佩服他们的独立精神。

    对于国民党蒋介石,《独立评论》一班人的基本倾向,是同情和支持,但也保持一点距离,也存在一些大大小小的矛盾。傅斯年曾说:“国民党固曾为民国之明星者若干年;而以自身组织紊乱之故,致有今日拿不起放不下之形势。……国民党诚然太对不起国民,……我们这专心同情于国民党及其前身20多年的人最伤心,今日诚有哑子吃黄连的苦处。”

    必须承认,《独立评论》做为杂志还是很成功的。

    全年只出50期,逢周日出版。每期定价洋4分,预定全年50期加邮费共1元6角,半年9角。国外全年加邮费1元4角,香港澳门加8角。

    《独立评论》社址设在北平后门慈慧殿北月牙胡同2号租来的一处民房里,其编辑委员会由三人组成。胡适任主编,蒋廷黻和丁文江协助编务。5年多的时间里,主要编辑工作还是由胡适承担的。只是在他出国和生病期间,蒋廷黻、任叔永和吴景超都曾接替编辑,但为期比较短暂。编辑工作一般胡适都每周一晚上在自己家中完成,常需要熬到凌晨三四点钟。

    《独立评论》所以办得成功,除了胡适及其同人外,还有一个很重要的人,就是经理人黎昔非。

    黎昔非(1902—1970),广东顺德兴宁人。1929年,黎昔非转学到胡适任校长的中国公学大学部文史系。1931年春,他考入北京大学研究院国学研究所读研究生时,胡适又恰好在北大担任文学院院长。在《独立评论》的筹办期间,胡适觉得“昔非同学为人最为诚实,责任心特强,又有工作能力,担任《独立》的经理最合适了”。

    胡适看人很准,黎昔非在《独立评论》的工作非常辛苦,也特别努力。

    罗尔纲在《师门五年记》中谈到黎昔非时说:“他从《独立评论》出版至抗日战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