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第四百八十九章 引力叠加与潮汐力

层,深入到内核当中。

    只要一颗星球上存在着大量流体物质,也就可以受引力影响的情况下形成潮汐力,这流体物质并不是仅局限为液态水,也可以是流动性强的熔岩,任何可流动性物质都可以形成潮汐力,这只是引力在影响物质后的一种表现力罢了。

    像诸如火山活跃、地震频发、地磁变动这些,通过影响行星内部的熔岩流动来实现这些并不算太过困难。

    所谓的潮汐力影响生态圈也就是这么回事了。

    所以只要把引力作用流体物质转变形成的潮汐力给遏制住或者针对性的减小影响,宜居星球上的生态圈也就不会再受什么太严重的影响。

    根茎穿透地层,它们的目标是宜居星球的地底世界。

    在深入到一千公里深后,根茎停止再继续向星球更深层次的力量介入进来,而是开始横向并联其他的根茎,从而形成一张包裹星球,形成规模空前的巨大根茎网络。

    这么做的目的当然是为了削减地下熔岩流体对地表的影响,原理就和通过增大墙壁厚度来实现隔音差不多,只要地底靠近地表的稳定区域足够厚,即便地底的潮汐力最终仍然会影响到地表,至少也不会再像处理前表现的那么猛烈。

    这是针对熔岩流动所表现出潮汐力的一种处理办法,此外在地表人为性的开辟出一些缺口,用于释放地核内部压力,这样的设计布局,也就可以避免星球内部能量的过度积压。

    不过并不是所有的采集者都对这个方案采取积极赞同的态度。

    “我们为什么不直接把星球的内核冷却形成固态?这样的话行星上肯定是不会再出现潮汐力。”

    这是一劳永逸的想法,按照这个采集者的构思,它们完全可以把整个宜居星球的内部流态物质都转变为固态物质,这样就可以忽略掉星球内部的潮汐力作用,只需要思考该如何处理海洋潮汐力即可。

    可这一想法,还是存在着一个严重缺陷。

    “地磁的问题,我们还是需要星球内核来解决,转变为固态的话地磁会严重减弱,恒星风会将星球表面大气圈会被吹跑。”

    对于星球生态圈来说,大气圈被吹跑可是个毁灭性的灾难,还不如承受火山喷发、地震肆虐这些天灾,至少这些还能有物种留存下来,大气圈被吹跑,那是啥物种都留不下来,宇宙生物与星球生物可是两个概念。

    就拿地球生命来说,不依靠任何防护的丢到外太空,能活下来的会有谁?首先可以肯定的是,多细胞的一个都活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