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战,明军是奔着灭国来的,对手是幕府统治下的整个日本,这点人马哪里能挡住明军冲击。!
其实德川幕府也在学习,也在进步,更是针对大明布置军力。
一个民族到了危亡的时刻,会爆发出强大的力量,即便装备不如对手,也会死磕到底。
当年元朝讨伐日本,日本人就爆发出了惊人的战斗力,元军抢滩登陆志贺岛,与日军的海滩争夺战中,元军损失惨重,被杀千余人。
主帅洪茶丘还差点儿被日军副指挥大友赖泰之子大友贞亲斩杀。
在之后的一系列战事后,被吹上天的元军,坐拥十余万人马,皆是战事不利,得胜虽多,却无力继续挺近,只得退守海边,遭遇了台风。
元朝两次征日失利,甩锅给台风,实则是登陆战不利,遭遇日军顽强抵抗,加上主帅指挥稀碎,只得退守海边,才遭了难。
说白了,还是元军打不过爆发的小日本。
二战中的日本牛逼了,陆军的战斗力相当强大,无论装备还是士兵素质,都能甩国军几条街,因此发出了三个月灭亡华夏的口号。
大阪城里三面环水,只有南城是平地,因此明军陆军主攻的方向选择了南城。
戚继光对攻占大阪城充满了信心,毕竟像这样的城池,在戚家军的征战史上来说,少说也攻下过十几座。
郑成功率领大明舰队三年从水路包围大阪,这次绝对不能让德川幕府那帮人跑掉。
随后戚继光向大阪城下达最后通牒,让幕府一天之内投降。
毫无意外,酒井忠清对明军的最后通牒置之不理。
并于当日下达了玉碎命令作为回答,企图以破釜沉舟的优良精神背水死战。
鉴于日本人这种给脸不要的情况,戚继光直接下令大军海陆并进,明天一早发动总攻!
根据明军的情报,德川幕府已从京都派遣五万大军南下驰援大阪,配合五万大阪守军守城。
为此,明军兵分三路,五千在北城阻击,一万攻击南城,第三路是海军,负责在淀川中游用战舰轰击西城。
第二天,明军在城南部署好炮兵,六十艘战舰也陆续沿着淀川开进大阪三个方向附近,准备发动全面进攻。
大阪城南,一万明军部署严整,他们横截大路,展开军阵。
似乎整个大阪城外的旷野,都被他们旗帜与红色的海洋覆盖。
各部人马严阵以待,等待总攻命令,这一刻,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