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较于平常的60度只提升了30度,但溶解速度却可能相差了10倍。
许秋将15#溶液放在瓶架上,使其缓慢降至常温。
然后开始旋涂氧化锌基片,一共12片。
在等待基片退火的过程中,他又返回手套箱查看各溶液的溶解情况。
结果发现,瓶架上的15#溶液在冷却后,内部液体竟变为了凝胶状。
许秋稍用力的晃动瓶子底部,下方的凝胶却一动不动,最终他只好再次将15#放在加热搅拌台上加热。
他接着查看另外三种浓度的溶液,10#、20#均完全溶解,25#则未完全溶解,瓶壁上仍有固体颗粒存在。
许秋将10#、20#溶液放置在瓶架上冷却。
然后用移液枪在25#溶液中加入667微升的氯苯溶剂,将其浓度稀释为15毫克每毫升,并重新贴好25#15#的标签,再把它放到加热台上。
随后,许秋将每个溶液编号代表的意义记录到实验记录本上。
再次进入手套箱,他发现15#溶液已经部分解除凝胶状态,开始重新变为溶液。
10#溶液在常温下可以保持溶解状态,而20#溶液同样出现了凝胶的现象。
也就是说,在常温下,质量比为1:1.5的PTB7-TH:PC[70]BM在氯苯溶剂中,极限溶解度为10-15毫克每毫升,在90摄氏度下,极限溶解度在20-25毫克每毫升。
温度升高,不仅能够提高溶解速度,也能同时提高溶解度。
溶液溶解的问题算是解决了。
只是,新的问题又出现了。
这些溶液该怎么旋涂呢?
是把它们都稀释到10毫克每毫升浓度,等待其冷却后再涂?
还是不稀释,直接趁热涂呢?
不过,考虑到这周的实验时长已经刷满。
还是先不纠结这个问题,等到下周再继续实验,节省一些积分吧。笔趣阁_www.bqgxs.fun
许秋将15#溶液放在瓶架上,使其缓慢降至常温。
然后开始旋涂氧化锌基片,一共12片。
在等待基片退火的过程中,他又返回手套箱查看各溶液的溶解情况。
结果发现,瓶架上的15#溶液在冷却后,内部液体竟变为了凝胶状。
许秋稍用力的晃动瓶子底部,下方的凝胶却一动不动,最终他只好再次将15#放在加热搅拌台上加热。
他接着查看另外三种浓度的溶液,10#、20#均完全溶解,25#则未完全溶解,瓶壁上仍有固体颗粒存在。
许秋将10#、20#溶液放置在瓶架上冷却。
然后用移液枪在25#溶液中加入667微升的氯苯溶剂,将其浓度稀释为15毫克每毫升,并重新贴好25#15#的标签,再把它放到加热台上。
随后,许秋将每个溶液编号代表的意义记录到实验记录本上。
再次进入手套箱,他发现15#溶液已经部分解除凝胶状态,开始重新变为溶液。
10#溶液在常温下可以保持溶解状态,而20#溶液同样出现了凝胶的现象。
也就是说,在常温下,质量比为1:1.5的PTB7-TH:PC[70]BM在氯苯溶剂中,极限溶解度为10-15毫克每毫升,在90摄氏度下,极限溶解度在20-25毫克每毫升。
温度升高,不仅能够提高溶解速度,也能同时提高溶解度。
溶液溶解的问题算是解决了。
只是,新的问题又出现了。
这些溶液该怎么旋涂呢?
是把它们都稀释到10毫克每毫升浓度,等待其冷却后再涂?
还是不稀释,直接趁热涂呢?
不过,考虑到这周的实验时长已经刷满。
还是先不纠结这个问题,等到下周再继续实验,节省一些积分吧。笔趣阁_www.bqgxs.fu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