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401 同行们共同做出的选择(求订阅)

    国奖答辩的时间只有三分钟,因此PPT不用做的太浮夸,只需要把重点罗列出来就可以。

    于是,许秋花费了三分钟时间,完成了答辩PPT,一共五页。

    首先,他列举了****工作,包括PCE11和ITIC两篇AM大满贯文章,再加上发表在NC上的那篇3D-PDI的文章。

    这三个工作,许秋都从原文PDF中截取了带有标题、作者和期刊LOGO的图片,然后再各自放一张对应的TOC图片(图片版摘要),右下角挂上文献的引用格式。

    两篇大满贯文章,许秋也把对应的封面图片放了上去,并把wos上代表热点文章和高被引文章的小皇冠和小火苗图案挂了上去。

    剩下的两页,许秋列举他一年来所有的学术成果,并把自己的名字加粗标记出来,没有算上在龚远江那边挂名的几篇,一共是25篇。

    本来,许秋是想把这些学术成果放在一页PPT里的,结果发现一页根本列不下,除非把字体缩的特别小,但那样有些影响别人的观看体验,最后没有办法,只能列两页了。

    三分钟时间讲五页PPT,时间还是有些吃紧。

    因此,答辩的时候,许秋决定自己随意讲一讲三篇代表作的主要亮点就好,剩下的就让答辩老师们自己品吧。

    搞好答辩PPT后,许秋开始着手撰写《焦耳》的综述,标题暂定为“ITIC系列有机光伏非富勒烯受体的近期进展”。

    这个标题显得是有些朴素,不过毕竟是综述不是实验工作嘛,想要起一个噱头满满的标题,还是有些困难的。

    在正式撰写文章前,许秋首先打算了解了一下《焦耳》这个期刊的基本信息。

    像平常发的ACS、RSC、Wiley模板基本都长的差不多,如果是同一期刊公司内部同一系列的期刊,模本更是一模一样。

    比如Wiley旗下的“先进”系列,AM、AEM、AFM、AELM、Adv. Sci.之类的,就是用的同一个模板。

    而像《焦耳》这样的新刊,可能会搞一些“新”的东西出来,要求可能也和平常投的期刊不一样。

    尤其是参考文献部分,基本上每个期刊公司都有一套自己的参考文献格式:

    有的要求把引用文献的所有作者全部列出来,有的要求作者只列举三个或三个以内的,其他作者统一用et. al.(等等)略去;

    有的要求作者的姓在名的前面,比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