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451 传奇院士与“永动机”(求订阅)

项目申报之前,能把Y系列或者叠层器件两者之一的成果落地。

    最好是来一篇CNS,这样重点项目申请的成功率还能够再往上提一提。

    但仔细想想,还是稍微有些困难的,重点项目的申报是明年的三月份,距离现在只有三个多月的时间了。

    就算现在现在马上做出一个体系,效率突破15%、16%,也要花一两个月的时间来整理实验数据、撰写文章,投稿后还要等待审稿、修改,估计文章正式发表至少得半年。

    应用科学,不论是成果产出,还是文章发表的周期通常都比较长,要发CNS,拖个半年,甚至一两年时间是常有的事情。

    魔都综合大学有一位博士,他在博二开始一个项目,博三的时候取得了突破,写好文章后投了《自然》。

    因为要等手上《自然》文章的发表,最终延毕了一年。

    而基础科学,如果真的是非常重大的发现,不论是成果产出,还是文章发表的周期都比较短。

    比如有人发现了一种新的基本粒子,或者推翻了之前的某条物理、化学基本规律,这种档次的工作投CNS估计会被秒收秒拒。

    大佬秒收,扑街秒拒,大概是这样。

    当然,真的要取得这种重大突破还是比较难的。

    现在人类社会在基础科学方面的研究已经进入瓶颈期。

    类似于人们戏称的“聚变距离实际应用永远有五十年”,很多基础领域的难题,确实也是“50年”、“50年”的往后推迟着。

    至于为什么是“50年”,大概是因为一个科研工作者的一生就是50年吧。

    设定一个50年的远景目标,有点像是给驴子的前面吊上一根胡萝卜,以免驴子失去前进的动力。

    也因此,如果偶在基础科学上,有人声称解决了世纪难题,有什么重大的发现,大概率不是真的。

    不过,俗话说的好,“高手在民间”。

    每年中科院都会有大量的民间科学家拜访,声称自己证明了“哥德巴赫猜想”或者是其他什么数学难题。

    然后一看他们用的方法,是初等代数,再一打听,学历是小学毕业……

    倒不是看不起初等代数和小学学历,实在是很多科学问题都是有门槛的。

    “哥德巴赫猜想”表述上很简单,就是“任一大于2的偶数都可写成两个素数之和”,但简单不代表没有门槛。

    除了数学领域,物理领域也被民间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