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秋没有拒绝,像《自然》、《科学》这种档次的期刊,对于图片方面的要求也非常高,如果有专门的美工帮忙修图,可以为自己的工作增色不少,略微提高中稿率。
他把田晴的名字加到了《科学》文章的第五位,排在了韩嘉莹的后面,两名本科生、学姐、龚远江和魏兴思的位置向后移动一位。
和上次的《自然·能源》文章一样,现在的《科学》文章同样是十位作者。
陈婉清同样没有汇报,划水中。
按理说段云和陈婉清这种要毕业的学生,是可以不参加组会的。
不过,魏兴思对这方面比较固执,明确表示平常你们可以不来,但组会必须到场。
接下来,韩嘉莹开始汇报,她的ptq1工作,已经开始撰写文章,目标期刊am,同样打算在放假之前把文章投出去。
她现在已经大四下学期,因课程已经几乎修读完毕,考试没有什么压力,所以可以把主要的精力都投入到科研当中。
邬胜男延续了之前许秋y1-y4系列材料的工作,一边帮许秋做表征实验,一边开始做合成,目标产物有y5、y6、y7。
许秋看到邬胜男选择的体系,部分是自己之前已经在模拟实验室中做过,却没有取得突破的体系。
不过,许秋也不好提醒,总不能说自己可以未卜先知吧。
而且这些体系做一做也蛮好的,不管性能好坏,总归这些工作还是要有人来做的。
只是许秋当前的目标是冲击s,所以把这么边角料的工作都给放弃了。
对于y系列材料来说,即使是边角料,发几篇am也不是很难。
毕竟效率是摆在那里的,单结器件超过14%的效率,现阶段拿出来没人能打的过。
莫文琳上周忙着考试的事情,因为有连续两门考试,所以在实验方面就划水了一周。
几个本科生,都没有过来参加组会,他们大二大三的课业压力确实也不小。
新来的范文堂倒是周一跑了过来。
不过,魏兴思没有主动提让他来参加组会,范文堂也识趣的没有主动提出要参加。
毕竟,现在也算是学生和导师之间的互相考察期,不太适合过多的参与课题组的各种事情当中。
尤其现在是组里正在冲击《科学》的关键时期,还是要避避嫌的。
接下来几天,许秋一边继续修改《科学》文章,一边制备叠层器件。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