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482 《自然》文章,初稿完成!(求订阅)

LUMO能级结构的给体材料,包括L2、L6、PTQ1等材料,将它们和Y20受体材料相匹配,列出最终得到的器件性能,进行比较。

    一方面,是为了感谢一下开发出来L2、L6材料的臧超军、卢长军课题组,如果没有他们,18%的效率大概率是冲不上的,很可能会和之前叠层器件一样,止步在17%;

    另一方面,也是表达一个倾向,让人们不要一股脑的全去研究受体材料,给体、受体材料两手都要抓,两手都要硬。

    换言之,许秋想表明一个观点:“聚合物给体的创新对于提高器件性能也至关重要”。

    同时,在这张图中,许秋也引出来了能量损失的概念,为后文的分析做准备。

    第三张图片,许秋规划了一张类似于之前放在《科学》投稿当中的半经验分析图谱,主要的考虑标准是能量损失、填充因子对于器件光电性能的影响。

    这里,许秋的主要观点是:“低的能量损失和高的电子迁移率,是有机光伏效率达到20%以上的关键。”

    同时,许秋还列举出了接下来努力的方向,当短路电流密度达到27.0毫安每平方厘米,开路电压达到0.926伏特,填充因达到0.80,光电转换效率就将突破20%。

    第四张图片,许秋准备放一些有机光伏领域概念性的图片,包括通过柔性、半透明、大面积、刮涂等概念制备出来的器件成品图,主要是想展示一下有机光伏领域的优势。

    毕竟,前面写了一堆东西都非常的专业,如果不是同领域的同行可能完全看不懂在说什么。

    最后放上这些既“接地气”又有些“高端”的配图,瞬间给人的感觉就不一样了,可以加分不少。

    科研本质上,其实也是一种买卖。

    单单把一个工作给做了出来,这是不够的,还需要把它给推销出去,落地发表了文章,让同行们看到了,这才算完成。

    而大多数的领域,都是现阶段无法应用的领域,其实很难评判不同领域工作之间的价值差异。

    这个时候,会包装,能把自己的工作吹的非常厉害,就非常的重要。

    在一个商业化的社会中,哪怕是“冰清玉洁”的科研圈,也难免会沾惹上一丝烟火气。

    比如,魔都综合大学材料系之前发表的一篇《自然》,她们做的东西并不复杂,就是光致形变液晶材料,但她们包装的很好,通过视频加上图片的形式,展现了她们的成果。

    文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