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款德国品牌的呼吸机,名为drager,价格约30万/台)
为了帮助患者通气,帮助患者“吸入”氧气,排出co2,我们需要用到呼吸机。呼吸机的目的就是给病人打入氧气,同时肺脏回缩自动排除co2,从而缓解呼吸衰竭,缓解呼吸急促、喘息等症状,让病人更加舒服。
我们平时吸气的过程是这样的:大脑意识到要吸气了,于是发放指令给胸廓的呼吸肌肉,呼吸肌肉(包括肋间肌、膈肌)就会收缩,整个胸廓会扩张,此时胸腔里面产生了负压,大气压就会把气体“压”进肺部。所以正常的吸气是负压驱动的。
而呼吸机,是完全的正压通气,外界的呼吸机,直接把气体打入肺部,而不是因为胸廓舒张引起吸气。呼吸机本身也会带来并发症,比如导致气压伤、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等。
(一款美国品牌的呼吸机,名为pb840,价格约40万/台)
如果一个人是昏迷的,并且没有自主呼吸(比如脑疝),那么使用呼吸机就不会很辛苦。但如果病人是清醒的,有自主呼吸,那就要人机协调才行了,否则你自己想呼气,呼吸机正好给你打气,那就很难受。为了使得人机协调,医生会酌情使用镇静药。让患者充分休息,放松。
二、气管插管
这是一个会让患者很难受的操作。
人体和呼吸机是分开的,呼吸机要怎么样才能把气体打入肺部呢?那就需要借助一个气管插管导管。医生首先用喉镜,把患者嘴巴、咽喉挑开,看到声门后,再把一个长约30cm,粗约1cm的气管导管从患者口腔放入,直达声门,过了声门后进入气管。
(这是气管插管的装备:喉镜&导管)
(这是气管插管过程)
气管插管是很难受的,清醒的病人很难耐受气管插管,试想一下,平时我们吃饭有一粒米饭不小心呛入气管,都会让我们呛咳到飙泪。此时,是一根手指般粗的导管硬生生插入气管,难受成什么样大家应该能想象。
为了减轻患者不适,我们往往需要用到镇静镇痛药,比如咪达唑仑、吗啡、瑞芬太尼等药物。患者如果用上镇静镇痛药,会马上失去知觉,从而耐受气管插管。但我们也不能长期使用大量这类药物,因为这些药物会影响患者呼吸、血压。权衡利弊、适可而止是原则。
(呼吸机连接气管导管)
插好气管导管后,就用呼吸机连接气管导管,呼吸机的气体就通过这根气管导管进入人体肺部
为了帮助患者通气,帮助患者“吸入”氧气,排出co2,我们需要用到呼吸机。呼吸机的目的就是给病人打入氧气,同时肺脏回缩自动排除co2,从而缓解呼吸衰竭,缓解呼吸急促、喘息等症状,让病人更加舒服。
我们平时吸气的过程是这样的:大脑意识到要吸气了,于是发放指令给胸廓的呼吸肌肉,呼吸肌肉(包括肋间肌、膈肌)就会收缩,整个胸廓会扩张,此时胸腔里面产生了负压,大气压就会把气体“压”进肺部。所以正常的吸气是负压驱动的。
而呼吸机,是完全的正压通气,外界的呼吸机,直接把气体打入肺部,而不是因为胸廓舒张引起吸气。呼吸机本身也会带来并发症,比如导致气压伤、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等。
(一款美国品牌的呼吸机,名为pb840,价格约40万/台)
如果一个人是昏迷的,并且没有自主呼吸(比如脑疝),那么使用呼吸机就不会很辛苦。但如果病人是清醒的,有自主呼吸,那就要人机协调才行了,否则你自己想呼气,呼吸机正好给你打气,那就很难受。为了使得人机协调,医生会酌情使用镇静药。让患者充分休息,放松。
二、气管插管
这是一个会让患者很难受的操作。
人体和呼吸机是分开的,呼吸机要怎么样才能把气体打入肺部呢?那就需要借助一个气管插管导管。医生首先用喉镜,把患者嘴巴、咽喉挑开,看到声门后,再把一个长约30cm,粗约1cm的气管导管从患者口腔放入,直达声门,过了声门后进入气管。
(这是气管插管的装备:喉镜&导管)
(这是气管插管过程)
气管插管是很难受的,清醒的病人很难耐受气管插管,试想一下,平时我们吃饭有一粒米饭不小心呛入气管,都会让我们呛咳到飙泪。此时,是一根手指般粗的导管硬生生插入气管,难受成什么样大家应该能想象。
为了减轻患者不适,我们往往需要用到镇静镇痛药,比如咪达唑仑、吗啡、瑞芬太尼等药物。患者如果用上镇静镇痛药,会马上失去知觉,从而耐受气管插管。但我们也不能长期使用大量这类药物,因为这些药物会影响患者呼吸、血压。权衡利弊、适可而止是原则。
(呼吸机连接气管导管)
插好气管导管后,就用呼吸机连接气管导管,呼吸机的气体就通过这根气管导管进入人体肺部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