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供的下面还有两页纸,这倒是揭开了为何姜子钰会知道汪兴安侄儿身上的特点这件事。
之前也说过,汪兴安这个人算起来是有点惨的,好好的一个书香门第,几乎是一夜之间就只剩下他自己一个人。
那所谓的名门弟子强夺未婚妻,一家十几口惨死的灭门惨案,归根结底就是个骗局。
整件事都是假的,名门弟子确实是名门弟子,只不过人家确实是不愧名门弟子的出身,为人处世正派的很,所谓强抢民女,奸 杀至死的戏码,根本就是姜子钰手下的一个人戴了人皮面具演给他们看的,目的就是为了把这件祸事嫁祸给那个正派的少年郎。
之后的事情便容易理解多了,两家人气势汹汹地找上了原本就无辜的少年郎,甚至将人家杀了泄愤,冠了个报仇的名头。
作为父亲的长老自然是会生气,自家好好养大的儿子,不明不白地被人杀了,这口气怎么可能忍得下去。
之后的发展就如汪兴安记忆中那样,自己的全家被人杀了个干净,之后自己弃文学武前去报仇,结果在杀了那个长老之后不敌败逃,在被追杀的时候被姜子钰救下,最后成了他手下的得力干将。
汪兴安觉得有些可笑,这纸上写着的东西当真是荒谬,但是却让人不得不信,因为里面写出来的细节详细到可怕的程度。汪兴安之前也怀疑过姜子钰在自己家的那场惨案里是不是动了什么手脚,但是想想当时才不过七八岁的小孩,应当不至于有这么深沉的心思才对。
这两张纸里最让汪兴安在意的一段话是,当时大哥刚满月的孩儿被姜子钰带走,发现了的大嫂被杀掉之后扔进了后院的井里。
之前汪兴安一直以为大嫂是带着侄儿逃走了,虽说有些埋怨,但是汪兴安并不恨她,毕竟那种情况下,即便是个男人都无力的很,何况只是个刚出了月子的柔弱妇人。
现在得知了真相,汪兴安只觉得当头棒喝,他面上带着一点希冀,抬头看向姜子储:“那个孩子...”
姜子储的眼中带着同情之色,缓缓开口道:“你不记得了?三年前你听了姜子钰的命令,去杀掉一个刚满十八岁的叛徒?”
汪兴安一愣,姜子储说的那个人,他有印象,那个人身上带着一股子让人觉得舒服的书卷气,看到他的时候也并不像姜子钰手下的其他人一般流露出畏惧之色。他记得自己把剑插入那个人的心口时,那人脸上浮现出的惊愕之色,他的嘴一张一合,似乎是要说些什么。
“不,不会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