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第六十章、 洗涤铜臭

子面前。

    这里还有十个与他差不多的童子。

    说是让他们出去推销报纸。

    就是一种《大宋中华报》的报纸。

    《大宋中华报》是什么?

    他不知道,但是赵家庄他知道。

    是给赵家庄打工。

    这个没有问题。

    有一个布料袋子。

    里面装着纸。

    这个好高大上呀。

    这是文化人的象征。

    掌柜说了,把袋子报纸送给文人。

    只要有人看,就可以得到一文钱。

    哦,这个工作确实比较轻松。

    可是能够挣到多少呢?

    这个才是关键。

    但是他分外珍惜这份工作。

    大街小巷跑来跑去。

    特别是茶馆酒楼青楼。

    还有学堂。

    总之,他牢记掌柜话。

    一个人多的地方。

    另外一个就是文人的聚集的地方。

    没有想到。

    一天下来,他也能够挣到五十到一百文。

    到赵家庄那个超市购买大米,可以打九折。

    这是掌柜说的。

    这是给赵家庄做事的人优惠。

    现在昌州的儿童越来越吃香了。

    因为他们也有一份正正当当的职业。

    而且随着报纸发行量越来越大,他们每月收入也是三贯左右。

    加上可以享受赵家庄的九折优惠,养活一家人也没有问题。

    在报童的叫喊声音之中,昌州茶楼、酒楼、青楼,人们口里的话题越来越离不开《大宋中华报》。

    说书者需要它的故事进行再加工。

    茶客需要它作为谈资。

    青楼比妓院之所以高档,就是因为需要文化。

    文化哪里来。

    一个是文人来捧场。

    其二就是需要诗词来传唱。

    而文人士子之所以有人看,也主要是《西厢记》起了作用。

    但是这折子太短了,《西厢记》很快就完了,县学等这些文人阶层也失去了兴趣,报纸也销量立即下滑。

    赵平只好把《红楼梦》这个经典长篇名著及加了上去,这下《大宋中华报》整日成为学堂、衙门、青楼、茶楼、酒楼的必看之物。

    《红楼梦》是人们口中必谈话题,如果你不谈与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