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第209章 学校开张!

长兼点校老师马刚很高兴了。

    马刚给大家介绍,说他准备再申请从镇上调一到两名老师过来,以前老师不愿意在点校上班,因为点校偏远,不方便。

    但是现在国家出台了偏远补助政策,在点校上班能够比镇上多三百块钱的偏远补助金,马刚觉得凭自己的能力和影响力,应该能再请人过来。

    “我想把点校办到三年级,三年级后,小孩有了十岁基本能够做家务了,生活上也能够自理了,到那个时候他们就可以到镇上上完小去了,我们点校的使命也就完成了……”

    马刚笑容很憨厚,他对丁,梁身边的年轻人道:“现在已经很好了,把时间倒放十多年,那个时候我们红鱼村的学生娃要上学,得徒步走十多公里到镇上去,那时候才真苦。

    但就算是那么苦,我们红鱼村还是出人才,黄土坪还是出人才,山里娃能吃苦,早早的就懂得生活的艰辛和不易,因此对拥有的机会倍加珍惜,而这可能是一个人走向社会之后成功的基石。”

    从学校离开之后,丁德华和梁闻歌开玩笑,说:“马刚看上去其貌不扬,但是从谈吐和思想来看还真是个智者!”

    梁闻歌道:“他是我们省市都表彰过的优秀老师,岂能是没有情怀的人?现在这个社会我们有钱的人多了,但是有情怀的人真的少了,像杨总,宋总你们也都是有情怀的人!”

    大家说着话便到了学校旁边的村部,新的村部会议室并不大,这么多人挤在一起外面走廊上还要坐人,陈淑霞率领几个村里的妇女负责给客人们斟茶搞服务。

    梁闻歌和丁德华则是听唐俊汇报村里的情况,唐俊着重汇报的是村里准备搞精准扶贫的相关思路和计划。

    听了唐俊的汇报之后,他们对唐俊异地搬迁的思路都蛮感兴趣,要知道他们可都是从基层爬上去的干部,基层工作经验都非常的丰富,国家提出要搞精准扶贫,他们脑海中立刻就能想到农村目前的现状,和农村搞扶贫工作的难点所在。

    对山区的农村来说,最难的地方就是老百姓居住偏远,有些地方根本就不适合人居,那种地方怎么搞扶贫?怎么完成国家提出的“两不愁三保障”的要求?

    唐俊提出搞异地搬迁,在村相对繁荣的地方统一建设村民聚集点,将住房和生产分开,让居住点成为提升老百姓生活品质的核心,这个提法就很新颖。

    梁闻歌问道:“唐俊,你把老百姓从山上迁移下来了,他们住在居住点吃什么?喝什么?老百姓靠土地为生,住在居住点,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