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然被仇恨击垮的少年,能够走到如今这一步。
兄长流连于风月,最终招惹了不该招惹的人,也就折在了风月之事上。
晏既爱慕的人并不是她,就好像当年赠与她这块徽墨一般,不过是一场误会。
而她也是在她进入安邑城的那一日,其实便见到了她这一生所最为执念的另一个人。
她后来才知道,原来她在城外因为好奇而掀起车帘之时,所看见的那辆极其朴素的马车之上,坐着的就是他所心悦之人。
犹如宿命一般。
他们曾经定下了婚约,若是没有那一场她至今不知缘由的争吵,她进入安邑城中,首先要参加的便是他们的婚礼。
那时她是庆幸的,庆幸自己还有时间,不必在刚刚与他重逢的时候,便眼见着自己多年来的一场好梦变成了碎片。
“阔别多时,终成永诀……”
渐写到别来,此情深处,红笺为无色。
那时的分歧,令晏既与殷观若阔别了许久,各自在人世之间蹉跎,历经磨难之后才终于又走到了一起。
这于他们自然是难得的经历,无比珍惜的缘分,可于她一个旁观者,一个局外人,也被这样的命运裹挟着,为此而排演着自己的喜怒哀乐。
一直走到他们在薛郡成婚的那一日,她已经不知道河东之时他们没有能够成婚,究竟于她而言,是一件好事还是坏事。
她不曾刻意地去打听过殷观若的事,因为她一直认为,无论她是否与晏既在一起,她们都是两个无关的人。
她并不在意她是因何而得晏既钟情,也绝不会试图以此来模仿和改变自己,因为她很清楚,即便是同一个人,若是钟情于不同的人,他所在意的,一定也是不同的。
但是她对她终究还是好奇的,不是出于任何恶意。她不知道她是因何而得晏既爱慕,不知她因何能得她身边几乎所有的人一句好话。
甚至连她后来的嫂子,那个背叛了殷观若的女子,也为了替她出一口气,而在她的饮食之中下药,不惜得罪她的兄长,与一手遮天的晏既。
她只知道殷观若得幸于梁帝,是因为她与文嘉皇后相似的面庞。
第一次她在萧宅之中遇见她,其实拼命地想要在她脸上找出一些与文嘉皇后相似的痕迹,与她模糊的记忆做一个对比。
可也许是记忆并不准确,她并没有从中找到任何可列为相似的地方。
只是她从旁人口中听闻的与她有关的事都一下子
兄长流连于风月,最终招惹了不该招惹的人,也就折在了风月之事上。
晏既爱慕的人并不是她,就好像当年赠与她这块徽墨一般,不过是一场误会。
而她也是在她进入安邑城的那一日,其实便见到了她这一生所最为执念的另一个人。
她后来才知道,原来她在城外因为好奇而掀起车帘之时,所看见的那辆极其朴素的马车之上,坐着的就是他所心悦之人。
犹如宿命一般。
他们曾经定下了婚约,若是没有那一场她至今不知缘由的争吵,她进入安邑城中,首先要参加的便是他们的婚礼。
那时她是庆幸的,庆幸自己还有时间,不必在刚刚与他重逢的时候,便眼见着自己多年来的一场好梦变成了碎片。
“阔别多时,终成永诀……”
渐写到别来,此情深处,红笺为无色。
那时的分歧,令晏既与殷观若阔别了许久,各自在人世之间蹉跎,历经磨难之后才终于又走到了一起。
这于他们自然是难得的经历,无比珍惜的缘分,可于她一个旁观者,一个局外人,也被这样的命运裹挟着,为此而排演着自己的喜怒哀乐。
一直走到他们在薛郡成婚的那一日,她已经不知道河东之时他们没有能够成婚,究竟于她而言,是一件好事还是坏事。
她不曾刻意地去打听过殷观若的事,因为她一直认为,无论她是否与晏既在一起,她们都是两个无关的人。
她并不在意她是因何而得晏既钟情,也绝不会试图以此来模仿和改变自己,因为她很清楚,即便是同一个人,若是钟情于不同的人,他所在意的,一定也是不同的。
但是她对她终究还是好奇的,不是出于任何恶意。她不知道她是因何而得晏既爱慕,不知她因何能得她身边几乎所有的人一句好话。
甚至连她后来的嫂子,那个背叛了殷观若的女子,也为了替她出一口气,而在她的饮食之中下药,不惜得罪她的兄长,与一手遮天的晏既。
她只知道殷观若得幸于梁帝,是因为她与文嘉皇后相似的面庞。
第一次她在萧宅之中遇见她,其实拼命地想要在她脸上找出一些与文嘉皇后相似的痕迹,与她模糊的记忆做一个对比。
可也许是记忆并不准确,她并没有从中找到任何可列为相似的地方。
只是她从旁人口中听闻的与她有关的事都一下子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