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的不说,可以免了人头税和差役,那才是最要紧的。
至于所谓给贺林的孝敬,实际就差不多是每亩地要交的税银。
杨家村这些年很是日子富足了些,也多亏了村里有贺林这个举人。
因此,里正特意让人来通知,就是想问贺岩,要不要趁着这个便利的机会,将要卖的粮食一并拖到镇上去。
毕竟他们家人口不多,如今也就两三口人,就算再娶妻进来,那明年贺娟就要嫁出去,也吃用不了多少。
留下充足的口粮,还有粮种,那多余的自然要卖掉,庄户人家一年到头,不就指着这点子收入么,更何况听说贺岩要娶媳妇了,这可是要花不少银钱的,不如早早的帮着他把粮食顺便卖了,也好置办婚礼不是?
要这年代,卖粮食可不容易,这么长的山路,想将粮食卖出去,靠人背那就不现实了。
还好村里有几辆牛车,还有两家有马车,其他的人家里,大部分都是自家有那种木板车,将粮食搬在了板车上码放整齐,家里人口多的,这个时候就显示优势来。
男丁多,可以轮换着来拖板车,旁边还有人可以帮忙推一下。
那家里男丁少的,就可怜了,从村里到镇上,恨不得要走上一天。还得全家人都上阵,大人小孩都要帮忙,多几个推车的,那前头拉车的也能轻松些。
往年贺岩虽然也跟着去,那是因为他的身份,别人知道他是贺林这个举人的大侄子,那都要多高看两眼,给他两份面子。
那秤也不会偷得那么狠,就是品质也不会压得太低。
每年有贺岩在,杨家村的那粮食的品质就别的村高上一等,别人一百斤只能算作九十斤,他们村就能算作九十五斤。
就为这个,外村人谁不羡慕杨家村?村里人谁没受过贺家贺林的好?
贺岩开始是打算过些日子,再雇马车牛车的给拖到镇上去卖,可昨儿个跟孟氏既然已经都把话说到那个份上了,自然不好再用孟氏手里的钱。
他手里也确实有些紧张了,这几日又没空去山上打猎,想着一会子若是到了镇上,想给张春桃买点啥,都囊中羞涩。
倒不如将爷爷奶奶单独留给他的那几亩地的粮食,留足口粮后,一并给卖了,好歹手里活泛些。
当下也就答应了。
里正那边办事很快,没一会就有马车和牛车赶到了贺家门口,进来两个同村的大汉,笑呵呵的打了招呼,就帮着贺岩将粮食往车上搬。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