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了让步,以三千五百万两的赔款来结束战争。
李鸿章、恭王奕訢、整个军机处、慈禧太后都是主张结束战争的,纵然是三千万两赔款也要结束战争,这是不愿意冒潜在的战争风险;至于反对者是天下清流、皇帝、翁同龢,他们的声势虽高,但却不明白其中的风险,大义在手却无法做出正确的判断,至于翁同龢先生,他只是一个政客,而不是一个政治家……
三千五百万两——照顾到了日本发动战争到现在的军费,三千万两出头的样子,继续压低会弄得日本铤而走险,超出太多戒念也不愿意,这个数字就是这么来的,事实上戒念认为这是一个非常侥幸的结局,只有深入了结那段历史,才能够体会到那个时代的一些当事人心中为什么做出一些现在人看起来不可思议的举动——为什么李鸿章明明知道日本不怀好意还要采取避战?为什么翁同龢什么都不知道,只是“有枣没枣先来一竿子再说”,这么主张战争?明明知道刘铭传也许是挽救危局的唯一稻草为什么不肯给这位倨傲的大将一点礼节上的尊重?!
太多的为什么,同时也是太多的无奈!事实上戒念写近代史一直是很受折磨的,我现在就想把自己当作成一个过滤器,尽可能的将负面的东西留在我这里,将一些大家可以接受的东西留给读者。说句非常不好听,非常遭人恨的话:从1894年开始,一直到日本偷袭珍珠港自毁前途之前,日本都是相当强大的,现代人无法理解那种强大,也许日本在当时比美国、德国、苏联、英国都要弱小,但是日本在亚洲,前后五十年当中,它的强大可以说已经直接影响到中国的走势,如果它要想做什么,没有任何国家能够阻止它,对它也没有任何办法。日本在科技、军事等等方面全面超越中国,由于地缘政治的原因,它给中国带来的压力是难以想象的,不过话又说回来,即便有这么一个强大的对手在一旁,中国依旧撑过去,终于等到日本犯错的时候,这其中的代价实在是太高昂的。现在我非常高兴的看到,每天中国都有上百枚核弹为日本无条件全天候执勤,在这样现实的保护下,这个阴险的国家总算是老实了很多。
不读近代史不可能明白中华民族走到今天是有多么的不容易,有人说戒念在《北洋》中金手指横飞,别人一个白身就过去白手创业去了,戒念的谭延闿当了总督公子实在是太无耻了。说实在的,正是因为仔细阅读近代史后,我才决定采用一个起点比较高的原型来撬动历史——时间紧迫,主角必须起点高一些才可以最大限度的撬动历史。即便是yy小说,想要撬动历史也不是
李鸿章、恭王奕訢、整个军机处、慈禧太后都是主张结束战争的,纵然是三千万两赔款也要结束战争,这是不愿意冒潜在的战争风险;至于反对者是天下清流、皇帝、翁同龢,他们的声势虽高,但却不明白其中的风险,大义在手却无法做出正确的判断,至于翁同龢先生,他只是一个政客,而不是一个政治家……
三千五百万两——照顾到了日本发动战争到现在的军费,三千万两出头的样子,继续压低会弄得日本铤而走险,超出太多戒念也不愿意,这个数字就是这么来的,事实上戒念认为这是一个非常侥幸的结局,只有深入了结那段历史,才能够体会到那个时代的一些当事人心中为什么做出一些现在人看起来不可思议的举动——为什么李鸿章明明知道日本不怀好意还要采取避战?为什么翁同龢什么都不知道,只是“有枣没枣先来一竿子再说”,这么主张战争?明明知道刘铭传也许是挽救危局的唯一稻草为什么不肯给这位倨傲的大将一点礼节上的尊重?!
太多的为什么,同时也是太多的无奈!事实上戒念写近代史一直是很受折磨的,我现在就想把自己当作成一个过滤器,尽可能的将负面的东西留在我这里,将一些大家可以接受的东西留给读者。说句非常不好听,非常遭人恨的话:从1894年开始,一直到日本偷袭珍珠港自毁前途之前,日本都是相当强大的,现代人无法理解那种强大,也许日本在当时比美国、德国、苏联、英国都要弱小,但是日本在亚洲,前后五十年当中,它的强大可以说已经直接影响到中国的走势,如果它要想做什么,没有任何国家能够阻止它,对它也没有任何办法。日本在科技、军事等等方面全面超越中国,由于地缘政治的原因,它给中国带来的压力是难以想象的,不过话又说回来,即便有这么一个强大的对手在一旁,中国依旧撑过去,终于等到日本犯错的时候,这其中的代价实在是太高昂的。现在我非常高兴的看到,每天中国都有上百枚核弹为日本无条件全天候执勤,在这样现实的保护下,这个阴险的国家总算是老实了很多。
不读近代史不可能明白中华民族走到今天是有多么的不容易,有人说戒念在《北洋》中金手指横飞,别人一个白身就过去白手创业去了,戒念的谭延闿当了总督公子实在是太无耻了。说实在的,正是因为仔细阅读近代史后,我才决定采用一个起点比较高的原型来撬动历史——时间紧迫,主角必须起点高一些才可以最大限度的撬动历史。即便是yy小说,想要撬动历史也不是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