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第二百章 协议

银。

    对于这份最终的和谈条约,谭延闿心中还是并不满意,不过却也无可奈何,不可否认的是尽管这份条约并不能真正的教训德国,但它作为自鸦片战争以来中外军事冲突中所缔结的条约里对中国最为有利的条约。最重要的是中国目前还并不具备“教训”德国的实力,但德国势力撤出中国却让他心中多少感到有些欣慰。

    最重要的是谭延闿和亨利亲王在胶州湾的会谈中相互交换了对国际形势的意见,并且就关税问题上得到了亨利亲王的许诺——他会尽可能的游说威廉二世皇帝,使之支持中国收回海关权力。当然德国现在海军问题上正构成对英国日益严峻的挑战,唯一感到庆幸的是维多利亚女皇虽然病重但还是对英国有着深刻的影响,英德两国并没有走向完全分裂,至少在血缘上英德两国皇室还是有着诸多联系。

    谭延闿对关税问题上并没有抱不切合实际的想法,但是结交亨利亲王毫无疑问将会对中德两国日后的外交打开新的局面,能够达成这一目的在现在看来才是最为实际的。双方就胶州湾事件的处理结果的各项条文敲定,谭延闿也通过电报向直隶总督衙门、总理各国事务衙门进行通报。最终合约的签订将会放在北京,在回到北京之后谭延闿还要就此合约对各路神仙进行游说,不过在他看来这份合约基本上就是最后的和平条约,游说和放在北京的最后签约不过是走个过场而已,他最大的政治敌人翁同龢现在正陷入名誉危机,已经无瑕顾及中德最后的和平条约达成。

    李鸿章、谭钟麟、荣禄等人在接到谭延闿对中德谈判的最后各项条款的时候,心中也都长舒了一口气,而李鸿章更是心情颇为复杂,不仅仅是因为谭延闿居然能够摆平强悍的德国从而签订这么优惠的条约,更因为中德两国条约在北京签署,李鸿章将会作为首席总理大臣来代表中国签字——这也是他作为总理大臣最后一次对外签订条约,至少目前是这么看,在这份条约签署后,他将会乘船南下前往广州成为两广总督。

    李鸿章心中非常清楚,这是谭延闿送给他的一份巨大的人情,三年前他在上海与日本签订《上海合约》的时候,用千夫所指已经不能形容他的悲凉,可以说他李鸿章几乎一夜之间从中兴名臣跌落到了和秦桧一般的地位。

    谭延闿自然是有这个签字权的,尤其是慈禧太后在颐和园议事之时就已经定下谭延闿为主的谈判章程,而胶州湾的仗也是谭延闿的部下打的,于情于理他都有足够的理由代表中国与德国正式签约,可是他却将这份荣誉转让给了李鸿章,这份人情在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