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第二百章 协议

饱受非议的李鸿章眼中,显得格外沉重。

    几乎不用谭延闿过多言语,李鸿章立刻拿着这份电报与荣禄、谭钟麟一起进颐和园向慈禧太后请示,以便将这份条约的内容尽快的定下来。谁都知道因为李鸿章,谭氏父子与翁同龢反目成仇,最近谭延闿又借着文廷式偷书一案向翁同龢发难,翁同龢感到备受屈辱,无奈之下为堵众人攸攸之口便借生病的借口在家深居简出。

    翁同龢是现在的军机领袖,同时也身兼总理大臣职务,若是按照官场的一般排序,翁同龢将毫无疑问的对中德谈判有着中方最终审议权力,如果他不同意,除非慈禧太后和光绪皇帝强行通过,否则谭延闿是斗不过翁同龢的。而李鸿章这么急着拉上荣禄也是为了尽快的解决此事,趁着翁同龢借口生病的当口,直接请示慈禧太后,只要懿旨一下,翁同龢就算再不愿意也是无力回天。

    八月四日,亨利亲王代表德国与李鸿章在北京总理各国事务衙门内正式签订《中德北京条约》,而这一天可能也是老天无意,深刻影响十九世纪欧洲历史的前德国首相俾斯麦在同一天去世。李鸿章去年还拜访过俾斯麦,在国外李鸿章被称为中国的俾斯麦,对此谭延闿是不值一提的,两者也不可相提并论,当然这样的想法也只是在他心中而已,自己没有必要和一个七十多岁的老人太多计较这些问题。

    谭延闿在得知这一消息后,立刻动身前往德国使馆拜访了正在准备起身返回德国的亨利亲王,并且为俾斯麦敬献了花圈以表示他对这位素未谋面的伟人的敬仰——在他看来俾斯麦一生坚定信念使得德国最终统一并且走向强大,抛开国籍和民族而言,俾斯麦是谭延闿认为唯一活着的能够让自己仰视的人物,就是这样一位伟人在新世纪即将到来的时候悄然离世,这让谭延闿多少感到有些遗憾。

    对谭延闿而言,俾斯麦是一个偶像,而他现在要做事情的困难程度丝毫不逊色于俾斯麦,但是谭延闿却对自己能够有勇气拿出像俾斯麦那样的铁血信念来完成自己的使命,对此他心中还是非常怀疑的——不仅仅是能力上,在信心上也是如此,毕竟这个国家实在是太大,情况也太过复杂,百姓的思想僵化的和钢铁有的一拼,这一切都需要他走很长一段的路,有时候就连谭延闿自己也不清楚自己这么做是不是就是最好的选择?!

    胶州湾事件的完美解决虽然在时间上拖得稍微有些长,但是终究还是得到了一个相对于以前而言不敢想象的结局。虽然还是有很多遗憾,不过在谭延闿心中确实值得庆幸的,至少在他手上还没有被迫签订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