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第三十二章 官制改革

为例,知县大人既是一县之长,同时还要兼任警察局长、财政局长、教育局长等多种身份、多重维度的角色。在封建时代因为事体不多还可以勉强应付,但在洋务开始尤其是新政相关机构设立后,知县一人根本忙不过来,他要么虚应差事,要么委托给师爷经办,种种不如意跃然纸上。造成这种原因的主要就是清代官职内重外轻的缘故,自督抚衙门以下不设属官,各省各级地方政府机构编制数量甚少。迫使当权者只能做出两个选择,要么是虚与委蛇、得过且过,要么是由主官个人自辟幕府,聘请幕友担任差事。前者不利于行政的开展,后者使职官在貌似精简的背后存在庞大的隐形队伍,而且还往往使得主官面临经济压力——所有幕僚都是需要主官掏钱支付月俸的。主官愈老实、愈清廉,他所遇到的经济压力也便愈大。林广宇深知局处所和衙署科房的无节制膨胀和幕僚的隐形职官化,使得权力体系蕴藏着结构性矛盾。

    在养心殿召开的御前会议上,与会的唐绍仪、徐世昌等人一致同意开展第三次官制改革的思路,但对于具体如何去做,众人的意见却不统一。

    唐绍仪主张先立后破,大破大立。即主张由朝廷讨论决定一套地方机构新体系,然后以此下发,各地行政体系一律废止,所有人员一律停止职务,然后按照类似于文官考试的要求进行优化重组。

    —

    徐世昌毕竟慎重些,主张先破后立,小破小立,主张在各级设立辅助决策机构,然后将原本层级过多中的人员陆续然后根据秉性与能力进行调离,充实这些辅助决策机构。等到旧有层级的人员调整得差不多后再撤销该层级。这一做法虽然稳妥,但却留下了巨大的操作空间。

    到底怎么办呢?林广宇有些头痛,在心里上他是认同于唐绍仪的观念的,要有大破大立的思想;但在理性上他又觉得徐世昌的话语很有借鉴意义,真要把这些地方官员的饭碗砸了,将来足可酿成不可收拾的局面。

    夹在中间的戴鸿慈等人便有些为难了,在林广宇的一再催促下,他吞吞吐吐地说了自己的意见:“臣意兼收并蓄,并妥善挑一省份试验,倘若果有成效,将来再向全国推广不迟。”

    自从要将直隶建设为模范省的倡议出台后,直隶一直犹如担当试验的小白鼠一般,进行了好几项的试验,取得的成绩亦非常为人称道。是故林广宇一问起来,众人便纷纷提议直隶。

    方案是定下来了,可从哪里着手呢?君臣间亦陷入了迷糊——这可不是随意诌一个便可应付的。

    良久,唐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