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第六十六章 厚积薄发,谁能阻我!

来,从韩忠彦和蔡京身上得来的两道宰相之运,也消耗殆尽了。

    对此黄尚并不可惜。

    他就算要当宰相,本来也不靠这个速成。

    相比起来,更要确保现阶段的目标,不受干扰。

    说来话长,其实黄尚就是扫了一眼,继续带头行了一连番礼仪之后,考生们开始落座。

    内侍们上前引导,很快各自就位,然后由范镇亲自诵读仁宗的题目。

    洋洋洒洒数百字,听起来繁复,但在场都是大浪淘沙后的精英,很快就明白了题目的本质——

    治理地方,放胆直言。

    显然,在场的四百人以后都是要当官的,甚至极大可能主政一方。

    现在,该是你们发表一下自身的看法了。

    这种题目看似不错,其实很平庸。

    还是那句话,在场的士子们学问做得好,诗词歌赋一等一的厉害,但真的论起国家大事,又有几位能拿出切实可行的方案?

    真正写出来,其实还是四个字罢了——

    揣摩圣意!

    文章需要有文采,需要深刻透彻,却又不能逆着天子的心思。

    比如王安石,就是个典型的反面例子。

    王安石在二十多年前参加科举,就是在殿试的考卷上,写出了教训天子的话来,结果赵祯大笔一挥,把他贬到了第四名。

    看看,第四名,摆明着就是让你当不了前三。

    以王安石的才华,那真是到手的状元啊!

    自己玩火,玩没了……

    现在王安石因母亲病逝,辞官回江宁守丧去了,已经不在朝堂,但这个反面例子,却时刻提醒着后面的士子们,别作死别作死。

    黄尚自然不会去犯那浑,他握着诸葛笔,开始振笔疾书。

    不是要显快,而是心中早有底稿了。

    说来也有趣,以前语文作文,一旦写出过什么好文章,那么只要相近的题目,都会往上面套。

    现在依旧。

    反正除非真的偏题十万八千里,否则黄尚打定主意,一定要往两广上面扯。

    省试中,他还保留了一部分,这回干脆连后世了解的部分农田水利知识一并用上。

    士子们在奋笔疾书,殿上的赵祯温和地看着他们。

    看来看去,最多还是落在黄尚身上。

    不是黄尚长得帅,主要是年纪大了,老花眼,再后面的看不见。

    而位于前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