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467 17%效率达成,为国争光!(求月票)

了16片器件,但经过两次复制,总的器件数量已经膨胀到了1000多片。

    终于到了激动人心的测试环节了。

    因为有加速,所以测试还是比较快的。

    基本上连线完成,就可以秒出结果。

    差不多平均15秒能测试得到一个结果。

    许秋选取了自己蒸镀时手感最好的那批器件,统一选择真空放置时间条件为12小时。

    开舱,进行测试。

    许秋的策略是,把初次测试效率低于16.5%的器件直接舍弃。

    如果初次能达到16.5%,那么就给它三次扫描机会,如果性能达不到17%,就直接舍弃。

    就这样,许秋接连测试了1#到12#,共计12片器件。

    其中,最好的一个体系是7#,最高效率达到了16.96%,离17%非常近了。

    当时许秋额外破例,给了它更多的几次机会,结果,越测越低,最后他只好放弃。

    直到第13#器件,许秋终于第一次拿到了初始效率超过17%的数据,达到了17.07%。

    他更换了遮挡板的位置,连续扫描了十个数据,最高效率为17.11%。

    许秋想了想,先把14#、15#、16#测了一遍,发现没有其他初始效率超过17%的器件,然后就开始专攻13#。

    13#对应的加工条件,是顶电池厚度约130纳米,底电池厚度约190纳米的条件。

    许秋找到了13#器件上百个“兄弟姐妹”们,进行测试。

    首先,是不同蒸镀批次,同样12小时真空放置时间下的另外9个13#器件,测试完毕后,最高效率提高至17.27%。

    接着,是针对效率17.27%这个最佳批次下的13#器件,在不同放置时间下的器件进行测试,结果表明,放置时间在16小时的器件,性能最佳,可达17.36%。

    拿到了最终的17.36%的结果,许秋了长呼一口气。

    这一个多小时折腾下来,他基本上没有一刻是能休息的,全程都在专注的进行高强度操作。

    许秋有种身体被掏空,进入了“贤者时间”的状态。

    好在,结果非常的不错,终于取得了突破。

    而且,现在只是初步摸索的结果,之前数据量能做上去的话,器件性能还有进一步提升的空间。

    因此,现实中重复出超过17%效率的概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