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480 三星期时间,冲刺《自然》!(求订阅)

了可以缩短反应时间的微波反应器,还有徐心洁这个本科生小帮手,学妹的工作效率得以大大的提升。

    原先投一个聚合反应,从投出反应到拿到产物,可能需要拖一周时间,现在速度快的话,最快两天就可以搞定。

    投反应1小时,反应时间8-12小时,甲醇、丙酮、正己烷索氏提取12小时,氯仿索氏提取12小时,真空烘干3小时,其他杂七杂八的事情花费8-12小时,共计48小时左右。

    不过,虽然材料是拿到手了,但还效率数据还没有做全,只有一个初步摸索的结果。

    其中,L6-Cl和非Y系列受体IDIC-4F材料结合,最高效率13.87%,已经超过了原先的H4:IDIC-4F的体系。

    学妹并没有来得及将L6-Cl等给体材料与Y系列受体结合,制备器件。

    因为在现实中做器件还是比较麻烦的,不可能像许秋那样,直接开挂,批量化把所有体系都同步摸索一遍。

    所以研究者在模仿其他人的时候,通常会优先找结构类似的体系进行尝试,也就是所谓的控制变量法,讲求一个循序渐进。

    不然,没有参照的话,最终效率不管是涨了还是跌了,都不好解释。

    另外,博后学姐这两周来,基本上也把全部的精力都投入到帮许秋合成新的系列材料上了。

    毕竟,她之前近似的从许秋这边“白嫖”了两篇高档次文章,肯定是要还的,代价就是帮忙干活。

    最终,博后学姐开发出来了包括Y11-Y20等在内的一系列Y系列受体材料,一共有十数种,每种差不多有50-100毫克的产量。

    和学妹类似,博后学姐也只进行了初步的器件性能摸索。

    不过,拿到手的结果却让她惊了个呆。

    性能最佳的H4:Y18体系,效率居然有16.57%!

    H4:Y20体系的性能次之,效率也有16.50%!

    之所以性能最佳的是Y18,而非许秋模拟实验室中得到的Y20,可能主要是因为博后学姐的重复性实验不足,数据波动性比较大。

    当时,邬胜男看到热腾腾刚出炉的16.57%数据,暗自庆幸,还好自己之前14%的体系没有贪《自然》大子刊,不然估计得埋在自己的手里。

    看现在这个情况,二元单结体系,有接近17%的效率,一篇《自然》大子刊肯定是没跑了,甚至还有一定的几率,能够再次冲击一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