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第四十五章 钻营

为突破口,心里是有数的。他首先用他那套官场理论轻松地说服了市委书记陆忠勇同志。一句话“成绩是书记的,出问题是何一标的”。他知道只要书记支持就出不了差错。因为“经营城市”在国内很多地方都已经提出,但实招不多,见到成效的更少,加之汶川地震后,城市建设进入反思期,很多地方无动作。

    所以,这个时候很容易出经验,出成果。何一标底气十足给书记表态,只有放手让他干,他能把书记推向舞台的中央。

    陆书记是明白人,何一标是自己向组织上力荐的,自然当全力支持。

    其次,何一标认真分析过国家四万亿振兴计划,对地方发展的作用。他认为此时是千载难逢的好时机,有钱不用,那可真是傻子。至于目前的地方举债问题,何一标一点也不担心。在他看来地放举债再多,老百姓并不清楚,也不会关心。再说,下一步国家会释放很多改革红利出来,有什么好担心的。

    果然,何一标这一捣腾,捣出了多赢的局面。陆书记是表面上最大的赢家,每天笑哈哈迎接各路兄弟城市和上级领导来学习取经、总结经验,在聚光灯下,摄像机前,侃侃而谈。市民也得到实惠,出行方便了,生活环境变美了,感觉幸福指数增加了不少。海海、江波涛等围绕何一标转的开发建筑商们虽然辛苦,但也捞到油水,皆大欢喜。

    然而,真正的赢家还是何一标,他既是操盘手,又是控盘手。何一标是城市改造的“功臣”,很快得到了同级重用,转任市委常委、秘书长,真正成为书记的“身边人”,挤进了新的圈层。

    何一标喜欢研究中国文化,对历史上腐朽的官场文化特别感兴趣。他明白一个道理:要想取代主子的地位,首先要取悦主子。最好的办法是全力以赴把主子推上更高一层,主子才可能回过头来拉自己。

    别看何一标在海海、江波涛等人面前耀武扬威,可到了新的圈层里却心甘情愿地做起小弟来。陆忠勇是从省上某重要部门领导岗位下派来的,因此,他的朋友圈含金量非常高,个个都是何一标想攀无门的“高枝”。他暗喜自己终于找到了“方向”,这下“转正”有望。

    于是,他主动担当起这个圈层里的“勤务员”,鞍前马后用心服务每一位“圈友”,但凡有圈里的人来,他都能让大家“高兴而来,满意儿归。”

    刚才,书记打电话给他,说省委组织部孙副部长临时决定要到市上来检查工作,他本人在省外出差,叫何一标一定要安排好。

    书记不在,正好给了何一标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